随着生猪产能的持续去化,市场预期出现显著改善,2月上旬以来生猪期货盘面价格不断走高。分析人士表示,本轮上涨主要是受预期向好的推动。未来生猪产能下行幅度尚有争议,且当前压栏及二次育肥行为会抬升出栏体重,猪肉供应端仍面临不确定性,对下半年行情可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关注阶段性供应压力释放带来的回调风险。
关注月间价差套利机会
范红军
近期,受饲料原料和生猪现货价格上行带动,生猪期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但笔者认为,市场在产能去化对供应的实际影响以及饲料原料成本上方空间等方面的看法仍存在较大分歧,且生猪期价升水一定程度上已反映了市场的乐观预期,因此后续生猪期价继续单边上行的空间或有限,期货层面的交易机会将更多体现在市场节奏带来的月间价差上。
1.期现货价格持续反弹
2月19日以来,生猪现货价格大幅下跌带动期价短暂回落后,期现货价格开启振荡反弹模式。截至3月12日,全国均价从2月23日的13.55元/公斤上涨至14.51元/公斤,生猪期货5月合约价格从2月21日的14365元/吨上涨至15285元/吨,9月合约期价从16150元/吨上涨至17225元/吨。
笔者认为,生猪现货价格的上涨主要源于养殖户的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这直接体现在相关机构公布的生猪日度屠宰量环比下降和生猪出栏体重环比回升上,上市公司公布的2月生猪出栏量环比亦有较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当前生猪养殖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远月合约期价升水说明市场对后市生猪价格的预期趋于乐观。
生猪期价上涨除了现货价格上涨的带动之外,还有饲料原料成本上行的支撑。春节前玉米期现货价格已经触底回升,豆粕期货在经历春节前后的持续低位振荡之后, 3月份开启了一波较大幅度的反弹行情,主力合约期价涨幅接近10%。
2.供需改善幅度待验证
目前来看,生猪产能去化的实际影响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生猪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体现在各家企业PSY数据的持续提升上。由于非瘟疫情防控效果较好和种猪品种改良带来产仔数的提高提升了生猪的产能。二是行业产能整体仍处于过剩状态。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能繁母猪数据仍高于正常保有量水平(3900万头),产能去化之后正常配种带来的生猪供应仍高于市场需求。从新生仔猪存栏数据看,虽然自2022年年底以来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持续下滑,但截至2023年9月,新生仔猪产能仍稳定在3700万头左右,并未出现持续下滑迹象,而且2023年年底以来仔猪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后期仔猪供应可能再度增加。
另外,各家机构公布的2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数据也有一定分歧,其中涌益咨询和卓创资讯公布的数据是小幅回升,而钢联公布的相关数据则继续小幅下降。笔者认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仔猪价格走势。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仔猪均价在去年11月止跌回升,1月以来加速上涨,使得能繁母猪到仔猪这一环节由亏损转向盈利,能繁母猪淘汰积极性下降。
2023年四季度末,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834万头,这意味着去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的下降幅度约为4%,相关机构公布的出栏体重同比增加约1.66公斤/头,超过1%,也就是说,实际猪肉供应同比降幅在3%以内,大概率难以改变当前行业的供应过剩格局,因此上半年生猪养殖利润难有明显改善。当然,养殖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导致供应收缩,使得生猪养殖有望出现阶段性盈利。目前生猪养殖利润已经优于去年同期,特别是外购仔猪已经出现盈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需改善的预期。